English

科技出版的 ’99话题

1999-03-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

 正像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愈来愈显 著一样,科技类图书在出版界的地位也日益举 足轻重起来。1998年图书市场经历的一番此消 彼长(“此消”指文艺、少儿、社科等图书板 块某种程度的滑坡,“彼长”则指科技图书的 平稳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想想80年代, 书业所有的热点都来自于文学、哲学等书籍, 谁会看一眼老实巴交的科技书这只丑小鸭呢? 世事变迁,90年代赶走了人们心中的几多豪情,却让实用主义撑满了人们的心灵。于是,实打 实教给人们谋生本领的科技图书就从幕后走到 了前台,有了计算机图书的疯狂扩张,有了建 筑、医卫图书的大量繁殖,有了科学人文图书 成为知识阶层的热门读物。“丑小鸭”真的变 成“白天鹅”了吗?也许并没有,但毋庸置疑 的是,科技图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 出版正成为出版界的重要话题之一。正是在这 种背景下,本报进行了此次专题采访,让科技 类出版社的老总们来解说他们对科技出版新的 观察和理解,对1999年的走势做出评估,籍此 希望能够对业内外人士有所启发。

汪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观察和理解当代新的科学技术,不但要依靠工具理性,更要依靠价值理性;也就是要借助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来把握它们。1999年,除《第一推动丛书》第三辑以外,我们还会推出“科学的终结系列”、“科学哲学与科学学系列”、“生命科学丛书”等三个“第一推动特别系列”。

看好科学、文化大交叉的图书

科技类图书相对于其他图书而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们购买科技图书主要是为了实用,因此这类书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其发展比较平稳,但是形成火爆场面也较难。所以,有人由于1998年市场上文艺、少儿、社科图书有所滑坡和科技图书相对而言的上升趋势,就认定科技图书今年会如何如何景气高扬,显然是一种夸大。

我比较看好科学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图书。交叉的涵义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自然与社会的交叉、科学与人文的交叉、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等等。像环保题材的图书,就牵涉到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社会观念、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我社近年来出版的《守望家园》和《第一推动丛书》的一部分就有“大交叉”的特性,所以有人称它们是高级科普,也有人称它们是科学文化读物或科学人文读物。“大交叉读物”的出现,首要原因是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演化得愈来愈复杂,其意义和性质更加难以认识,同时也更加需要认识。比如试管婴儿技术、克隆技术、互联网技术,均牵涉到大量的社会伦理、道德和文化问题。观察和理解这些新技术,不但要依靠工具理性,更要依靠价值理性;也就是要借助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来把握它们。科学文化类图书的美好前景还在于新闻界、舆论界、文化界的“推波助澜”,纯粹的技术类读物由于针对性很强,读者面相对狭窄,很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文化类读物则不同,新闻、评论比较好做,容易形成社会热点。因此,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在抓好医药卫生类图书和实用生活类图书以外,还将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科学文化类图书的出版。除《第一推动丛书》第三辑以外,我们还会推出“科学的终结系列”、“科学哲学与科学学系列”、“生命科学丛书”等三个“第一推动特别系列”,将此类读物的出版进一步推向深入。

曾勇新(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科技出版的崛起正慢慢改变出版业的格局。1999年,我们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电脑图书、装修类图书、家电图书、生活类图书、医卫保健图书等板块加大出版力度。

科技图书将成为出版业的支柱之一

前不久,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提出,要使教育、少儿、科技成为浙江省出版业的三大支柱。具体而言,就是浙江科技出版社销售码洋要在目前5500万的基础上,尽快超亿元,为浙江出版实力的壮大做出更大贡献。局里提出这一目标,说明科技出版愈来愈受到重视,同时预示着科技出版的崛起正慢慢改变出版业的格局。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1998年,我社销售码洋增长超过40%,净利润增长超过50%,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全国科技类出版社的情况来看,科技出版的态势也是不错的。1999年市场依然有不少增长点:一、电脑图书伴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仍将有较大的发展;二、由住房制度改革启动的购房消费和装修热潮为家庭装修类图书提供了市场吸纳力;三、实用生活类图书市场前景依然看好;四、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和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加强,大家需要更多地掌握医药保健知识,这样医卫科普图书将受到欢迎;五、农村读物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当农村基层发行网点比较完备的时候,这个市场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1999年,我们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电脑图书、装修类图书、家电图书、生活类图书、医卫保健图书等板块加大出版力度,争取有较大的发展。

胡明(王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有新的卖点并不等于出版社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有充分的危机感。这个危机之一就是重复出版太严重,出版上的创新不够。出版社人士应该开动脑筋寻找新的出版路子,开掘新的选题,采用新的出版形式。

1999年科技图书仍有新卖点

基于其本身的特性,科技图书不像文艺、社科图书那样容易形成热点,炒作的余地也比较有限。但是,1999年依然会涌现出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卖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江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加强学习,尤其是干部要学科技,为我们科技类出版社拓展读者范围,给各级各类干部策划出版具有针对性的科技图书指明了方向;二、随着电脑普及率的提高,电脑书的市场容量将会不断扩大;三、城市规划与建设、家庭装饰、小城镇建设等热点的涌现,使得建筑及其相关图书发展潜力进一步扩大;四、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医疗的发展使医卫图书和保健类图书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五、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知识型农民的涌现、小城镇建设的启动等因素,可以预料包括农业科技图书、农村医卫图书在内的各种农村图书将会有很大发展;六、随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向素质教育转移,科普图书市场将进一步启动。以我社为例,一套《蓝天绿地丛书》,仅中小学图书馆就买走了1000多套。

但是,有新的卖点并不等于出版社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有充分的危机感。危机之一就是重复出版太严重,许多选题都有多个版本,出版上的创新很不够。出版社人士应该开动脑筋寻找新的出版路子,开掘新的选题,采用新的出版形式,只有这样,所谓新卖点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王为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重复出版的问题,尤其是医药卫生、建筑、生活、汽车等方面的图书,选题撞车、内容重复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1999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将着力于达到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的高精尖的学术专著、医药卫生图书、农业图书以及引进版图书的出版。

走出选题重复的沼泽地

从去年年末举行的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联合订货会取得1.19亿元的历史最好成绩来看,科技出版呈现出喜人的局面。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就是重复出版的问题。从订货会上可以看出,医药卫生、建筑、生活、汽车等方面的图书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问题。特别是医药卫生图书,选题撞车、内容重复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有的书名只差一两个字,还有的名字完全相同,这不但影响了图书的销售,而且也是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样在这次订货会上,也看到了一些出版社带来了一些选题新颖、具有特色的图书,像云南科技出版社的《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贵州科技出版社的《本草纲目彩色图谱》等等,这些图书反响较大,订货情况也较为突出。

分析造成重复出版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出版社整体规划上没有注意形成特色,二是编辑对同行出书情况缺乏了解,三是有人盲目追踪热点,看到热销图书就一哄而上。1999年以及今后几年,克服选题重复是出版社的中心任务之一。特别是作为地方科技出版社,要认真进行自己的战略定位,努力形成特色,树立品牌。在策划图书时,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要收集兄弟出版社的出版信息,在未来还可以通过出版社联网和互联网络了解其他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情况,规避选题撞车。

1999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将着力于达到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的高精尖的学术专著、医药卫生图书、农业图书以及引进版图书的出版。我们要求编辑策划选题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尽量避免重复出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一学科选题策划的特长和特色,策划出双效书、名牌书。

刘红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某人民出版社介入了实用生活类图书的出版,某教育出版社介入了医药卫生图书的出版,其他如一些城市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抢滩科技图书出版领域。……1999年对于辽宁科技出版社而言,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年……

非科技类出版社也开始涉足科技出版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看好科技图书的出版,特别是在文艺、社科类图书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有一些非科技类出版社也开始涉足科技图书的出版。比如某人民出版社介入了实用生活类图书的出版,某教育出版社介入了医药卫生图书的出版,其他如一些城市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抢滩科技图书出版领域。这个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科技书有赚头、有潜力。看来,今后几年里,这块领地上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为什么大家都看好科技出版呢?我想这是与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人们追求实用的社会心理有关。所谓实用,一个典型的标准就是指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能够产生效益。比如我社一套餐饮管理丛书,分别为经理、领班、服务等人员设计,针对性非常强,就比较受欢迎。科技图书如果定位模糊,像万金油似的,则注定被市场和读者所冷落。1999年对于辽宁科技出版社而言,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年。我们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改革措施包括:实施策划编辑制,在编辑中引入竞争机制;理顺生产程序,把编务、校对、装帧、出版的部门划归到生产制作部,便于生产的监控和管理;实施岗位奖金制,按岗位设定奖金额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扭转论资排辈的惯性,让贡献大的员工脱颖而出。

吴智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对近期的图书市场,的确不能太乐观。实际上这也是市场“泡沫”破灭后的后果。……199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基本的出版战略是:继续出好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特别是抓住和利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开展较好的优势,使“生”字头图书形成规模和特色;医学类图书重振雄风;生活类图书争取有较大发展……

市场“泡沫”破灭之后

近来,出版人和媒体都很关注图书市场的前景如何,好几家报社的记者要我谈谈对形势的估计。一般来说,要再三对市场前景进行评估时,总是有点情况不妙。当市场火爆之际,谁有时间,谁能静下心来进行评估和反思呢?

对近期的图书市场,的确不能太乐观。实际上这也是市场“泡沫”破灭后的后果。第一,前几年由于纸张价格的猛涨,出版物定价上升,结果是一部分出版社销售纸令数在大幅下滑,销售收入和利润却在猛升;第二,过去图书备货的任务是由书店承担,出版社库存压力很小,出版社很容易盲目乐观。这两层泡沫破灭之后,出版社当即感觉到日子突然变得紧巴巴起来。此外,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弱、出版社竞争的加剧、市场上跟踪战略和模仿战略的破坏、盗版的猖獗和市场管理的疲软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使得出版人乐不起来。

当下的科技出版,情况要好于其他图书。以上海为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等4家科技类出版社去年基本上用纸量都保持增长的势头。目前,科技出版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可观的发展空间:一、科技与教育结合将大有可为,素质教育图书、职业培训图书、成人教育图书、继续教育图书、老年人学习图书将逐渐浮出水面;二、科技与工业生产的传统结合仍然有潜力可挖;三、科技与生活结合产生的实用生活图书方兴未艾;四、科普图书将越来越受到欢迎;五、学术著作由于是赔本生意存在许多困难,但各个出版社也会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199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基本的出版战略是:继续出好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特别是抓住和利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开展较好的优势,使“生”字头图书形成规模和特色;医学类图书重振雄风;生活类图书争取有较大发展;对外合作规模继续扩大;大型画册出版形成系列;计算机图书则要力争在第二集团中取得领先地位。

席广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科技图书的读者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但是,总的来说,科技图书依然有读者面比较窄、缺少热点的先天缺陷。说科技图书如朝阳升起,文艺、少儿图书是日薄西山是不恰当的,可以说这是一种过分的渲染。

出版行业的焦点是管理

目前,科技图书出版的整个形势是不错的。过去,科技书不太引人关注,市场表现也不能令人满意,而经过几年的培育之后,科技图书的读者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但是,不能认为科技出版有多热,有多火爆,也不能认为文艺、少儿图书不行了。总的来说,科技图书依然有读者面比较窄、缺少热点的先天缺陷。文艺、少儿图书也还有很大很大的发展空间。说科技图书如朝阳升起,文艺、少儿图书是日薄西山是不恰当的,可以说这是一种过分的渲染,是一种舆论误导。

实事求是地说,出版社之间,真正的市场竞争还不太谈得上,一个出版社经营好坏,关键在于管理水平上不上得去。一般来说,目前科技出版社的管理要好于某些文艺类出版社,地方出版社的管理要好于某些中央出版社。近年来作家出版社能够异军突起,就主要是因为该社管理加强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与此相对照的则是,某老牌文学出版社虽然具有人才、资源诸方面的优势,却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困境。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科学出版社,1996年以前该社也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但积极实施改革以来,出版社很快就焕发出新的活力,销售码洋来了一个大翻番。

肖尔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事实上,不论是有教材还是没有教材的出版社,都是在政府的保护伞下过着高枕无忧的小日子。如果有一天,保护伞从头上撤走了,如今从事图书发行工作的那部分人都来成立出版社,现在出版社的一批优秀人才要另立门户,国内外的资金涌入出版业,这时出版社将面临什么局面呢?……出版改革的关键是要顺应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实现出版的产业化和出版机构的产业化。

科技类出版社的改革能否先走一步?

1998年以来,很多人都在谈论出版业的危机。那么,真正的危机是什么呢?是销售的疲软吗?是盗版问题的困扰吗?是跟风出版的恶习吗?这些当然都是问题,但并不是最致命的。我们都在猜测市场的面孔是阴是晴,但是,如果想想每年所出图书中80%以上的品种和码洋都是由教材教辅构成的,那么我们这种猜测的意义和兴致还有多大呢?事实上,不论是有教材还是没有教材的出版社,都是在政府的保护伞下过着高枕无忧的小日子。如果有一天,保护伞从头上撤走了,如今从事图书发行工作的那部分人都来成立出版社,现在出版社的一批优秀人才要另立门户,国内外的资金涌入出版业,这时出版社将面临什么局面呢?

近年来,黑龙江科技出版社改革的步子是比较大的。比如从分配上来讲,有的员工每年能获得十万元以上的奖金,有的却只能拿到基本工资的60%,真正拉开了差距。从用人制度上来讲,有部分不适合在出版社工作的员工被分流,目前有7名员工停薪留职,有3名员工下岗,这在出版界即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相当少见的。但是,所谓三项制度的改革,其效果也是有限的。我想,出版社能不能进行新的尝试,比如把股份制引进到出版行业来呢?我认为,出版改革的关键是要顺应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实现出版的产业化和出版机构的产业化。出版机构的产业化要求其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要求确立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主体地位,产业化的目标是实现出版机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求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从整体上来讲,出版物具有精神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我们既不能忽视其精神属性,也不能忽视其商品属性。但是,由于出版物的内容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每个出版物都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属性,像自然科学技术类出版物就如此。因此科技类出版社,由于其出版物性质和内容所决定,其必然,也应该是出版产业化的先行者。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